直接告诉你!2020年冬季士官退伍费预测数额
距离2020年冬季士官退伍的日子越来越近,是时候公布一下今年的退役费预测明细标准了。
预测前,先说一下预测的对象条件。
中士,2012年12月入伍,军衔级别工资档次为中士4档,复员时间为2020年12月,计发退役费基数为2040元。
上士,2008年12月入伍,军衔级别工资档次为上士5档,复员时间为2020年12月,计发退役费基数为2570元。
四级军士长,2004年12月入伍,军衔级别工资档次为四级军士长5档,复员时间为2020年12月,计发退役费基数为3120元。
中士,服役时间:2012年12月-2020年12月。
复员费总额=计发退役费基数*给付月数为12.75月,即2040*12.75=26010元
安家补助费区分回大中城市、县市以下地区和农村安置。
安家补助费总额(大中城市)=计发退役费基数*大中城市给付月数为4.5月,即2040*4.5=9180元;安家补助费总额(县市以下地区、农村)=计发退役费基数2040*县市以下地区、农村给付月数9月=18360元。
回乡生产补助费只发给农村籍入伍回且回农村安置的复员士官,回乡生产补助费总额=计发退役费基数2040*给付月数12.75=26010元。
一次性退役金总额=4500*服役年限8年=36000元,不含立功增发。
住房公积资金总额=住房公积金+住房补贴=52976+57721=110697元。
职业年金总额,按照个人归集的年金+利息给付,总额约为:61501元。
养老保险,不发给个人,需要转接至安置地社保机构,养老保险总额约为:116150元。
退役医疗保险总额约为:3510元;奖励工资约为7千1左右。
故中士的复员费,除转接至安置地的养老保险,实发退役费如下:
复员回大中城市安置的约为:254080元;
复员回县市以下地区的约为:263260元;
复员回农村安置的总额约为:289270元。
上士,服役时间:2008年12月-2020年12月
复员费总额=计发退役费基数*给付月数为31.25月,即2570*31.25=80313元
安家补助费区分回大中城市、县市以下地区和农村安置。
安家补助费总额(大中城市)=计发退役费基数*大中城市给付月数为9.5月,即2570*9.5=24415元;安家补助费总额(县市以下地区、农村)=计发退役费基数2570*县市以下地区、农村给付月数16月=41120元
回乡生产补助费只发给农村籍入伍回且回农村安置的复员士官,回乡生产补助费总额=计发退役费基数2570*给付月数18.75=48188元
一次性退役金总额=4500*服役年限12年=54000元,不含立功增发。增发比例在军路输入“部队退役金”查看。
住房公积资金总额=住房公积金+住房补贴=78512+82488=161000元。
职业年金总额,按照个人归集的年金+利息给付,总额约为:76552元。
养老保险,不发给个人,需要转接至安置地社保机构,养老保险总额约为:169665元。
退役医疗保险总额约为:7149元;奖励工资约为8千3左右。
故上士的复员费,除转接至安置地的养老保险,实发退役费如下:
复员回大中城市安置的约为:411820元;
复员回县市以下地区的约为:428525元;
复员回农村安置的总额约为:476712元。
四级军士长,服役时间:2004年12月-2020年12月
复员费总额=计发退役费基数*给付月数为49.5月,即3120*49.5=154440元
安家补助费区分回大中城市、县市以下地区和农村安置。
安家补助费总额(大中城市)=计发退役费基数*大中城市给付月数为15.5月,即3120*15.5=48360元;安家补助费总额(县市以下地区、农村)=计发退役费基数3120*县市以下地区、农村给付月数24月=74880元。
回乡生产补助费只发给农村籍入伍回且回农村安置的复员士官,回乡生产补助费总额=计发退役费基数3120*给付月数24.75=77220元。
一次性退役金总额=4500*服役年限16年=72000元,不含立功增发。增发比例在军路输入“部队退役金”查看。
住房公积资金总额=住房公积金+住房补贴=93760+113706=207466元。
职业年金总额,按照个人归集的年金+利息给付,总额约为:88370元。
养老保险,不发给个人,需要转接至安置地社保机构,养老保险总额约为:216018元。
退役医疗保险总额约为:10789元;奖励工资约为9千5左右。
故四级军士长的复员费,除转接至安置地的养老保险,实发退役费如下:
复员回大中城市安置的约为:591018元;
复员回县市以下地区的约为:617538元;
复员回农村安置的总额约为:694758元。
预测标准与实际发放或有差异,差异的原因有因地区、军种、套改服役年限等等导致军衔级别工资档次、保险基金归集账户差异,以及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等,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与上述预测标准有差异,故而上述数额标准仅供参考,具体以单位财务部门实际发放为准。